酸藤果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酸藤果

拼音注音
Suān Ténɡ Guǒ
别名

酸蔃子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酸藤头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
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
来源

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果实。夏季采收,蒸熟,晒干备用。

生境分布

生于山野或村旁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
原形态

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,高1~3米。枝灰色或褐红色,秃净。单叶互生;纸质;倒卵形至狭矩圆形,长3~6厘米,宽1~2厘米,先端钝或浑圆,基部楔尖,全缘,两面秃净;叶柄长约5毫米。花单性异株;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;花序长5~10厘米,有花3~8朵;花柄长约2毫米;萼片4裂,卵形,秃净;花瓣4,白色,卵形或矩圆形,先端钝或浑圆,外面秃净,内面有粉状小突点;雄蕊4,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,花药卵形或肾形,背无腺点;子房在雄花中退化,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,花柱圆柱形,柱头头状。小浆果球形,径约5毫米,熟时暗红色,花期春季。

本植物的根及枝叶(酸藤木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性味

酸甘,平。

功能主治

强壮补血。治胃酸缺乏,食欲不振。

复方

治胃酸缺乏,齿龈出血:鲜酸藤果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酸藤果

拼音注音
Suān Ténɡ Guǒ
别名

酸强子、酸藤头、信筒子、咸酸果

出处

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belia laeta(L.) Mez[Samara laetaL.;Myrsine laeta A.DC.

采收和储藏: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蒸熟,晒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800m的草丛、灌丛或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原形态

攀援灌木或藤本,稀小灌木,长1-3m。叶互生;叶柄长5-8mm;叶片坚纸质,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3-4cm,宽1-1.5cm,稀长达7cm,宽2.5cm,先端圆形、钝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缘,背面常有薄白粉,中脉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总状花序,腋生或侧生,生于前年无叶枝上,长3-8mm,被细微柔毛,有花3-8朵,基部具1-2轮苞片;花梗长约1.5mm,有时被微柔毛,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,具缘毛,通常无腺点;花4数,长约2mm;花萼基部连合达1/2和1/3,等片卵形或三角形,先端急尖,具腺点;花瓣白色或带黄色,分离,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圆形或钝,长约2mm,具缘毛,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,具腺点;雄蕊在雌花中退化,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,基部与花瓣合生,花丝挺直,花药背部具腺点;雌蕊在雄花中退化,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,子房瓶形,花柱细长,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。果球形,直径约5mm,腺点不明显。花期12月至翌年3月,果期4-6月。

性状

性状鉴别 浆果圆球形,熟时红色或紫黑色,干后黑褐色,直径5-6mm,平滑,或有纵皱宿条纹和少数腺点。气微,味酸,甜。

性味

甘;酸;性平

功能主治

补血;收敛止血。主血虚;齿龈出血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9-15g。

复方

治胃酸缺乏,齿龈出血: 鲜酸藤果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